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中国软件与IT外包产业以印度为镜

更新时间: 2006-03-07 10:14:38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544

  “利用印度的技术和经验,中国可复制印度的成功。”NASSCOM主席卡尼克在第二届中印软件产业高峰会上对40多名中国代表阐述了这一观点。而此前,印度总统公开表示:印度2010年IT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的目标,将从原定的600亿美元升级至2000亿美元……

  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了本次赴印代表中的8位,请他们探讨中国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出路。

  路在何方?以印度为镜。

  “目标太低就是犯罪(Small aim is crime)。2月17日,印度总统卡拉姆在NASSCOM年会上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参加会议的1400多人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到2010年,印度外包产业将占到全球市场总额的15%。印度的目标不再是原定的600亿美元,而是2000亿美元。” NASSCOM是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行业协会的缩写,拥有900多家印度会员企业。

  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公众演讲时使用幻灯片的国家元首也是凤毛麟角。卡拉姆博士的亲自上阵,使得原本就是印度IT界别的NASSCOM年会,在第三天达到高潮。在年会上亮相的,还有《世界是平坦的:21世纪简史》的作者托马斯·弗莱德曼,以及《蓝海战略》的作者W·Chan Kim。这两人被公认为当前全球热门的作者。

  “中国跟印度在外包产业上的差距太大了,我们很有压力。”软通动力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天文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专访时说。刘天文是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赴印代表团成员之一。

  在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的带领下,这个由国家发改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软件园、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的官员,以及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高层组成的代表团,在印度进行了十多天的考察。他们参加了2月15~17日在孟买举行的NASSCOM年会,以及2月21日在班加罗尔举行的第二届中印软件产业高峰会。期间,他们还参观了印度软件技术园(STPI),以及塔塔咨询服务、Infosys等印度外包巨头的开发中心和技术中心。

  天堂还是“地狱”?

  绝大多数代表都是次来到印度,其中有不少人因为对气候和当地饮食的不适应而感冒、发烧甚至腹泻。文思创新公司执行副总裁刘君博对记者说:代表团住在当地豪华的君悦酒店,但是出酒店门不远就是贫民区,让人触目惊心。

  “没想到印度外包发展得这么好,也没想到印度还这么穷。”次去印度的刘天文说,“我们公司有两个人去了印度,回来都病倒了。印度环境比中国差多了,水不好。”

  从软件园内部的基础设施来说,印度跟硅谷并无二致。但是走到软件园外面,那就是天壤之别了。“在孟买机场,候机厅很小,也没有登机公告等服务,它的不方便你都无法想象。”刘君博说。

  博彦科技公司CEO王斌告诉记者,从中国到欧美都有航班直飞,但是从北京到印度却要飞20多个小时。北京软件行业协会会长华平澜说,印度机场服务不好,他坐的飞机两次都晚点了两个多小时,把很多事情都耽误了。

  然而,基础设施的捉襟见肘,并不能掩盖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骄人业绩。NASSCOM预测,在截至2006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中,印度软件和IT服务出口将比上年增长32%,达到234亿美元。NASSCOM的数据显示,印度目前占有全球软件外包市场总额的65%,以及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总额的46%。

  这可以解释国家发改委组织此行的目的:到印度取经。

  对于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印度人的欢迎显得热情洋溢。在2月21日下午进行的中印“一对一”企业对话中,文思创新、博彦科技、海辉高科、信必优、软通动力以及用友等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都被印度企业“轮番攻击”,以探讨下一步合作的可能。这些企业都以欧美软件外包为主要业务。

  印度企业的热情并非没有理由。刘君博说,中国有着庞大的IT内需市场,同时又是进军日韩市场的跳板,因此印度企业都非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印度想利用两地的不同业务能力,做出重量级的跨国公司。基本的动机,则是利用中国的人才市场。”

  竞争还是合作?

  “我在会上演讲时说:两年前一想到印度,就想到“竞争”两个字。但在交流以后发现,中印之间还是有一些互补和合作的空间。说到这里,下面的印度人就发笑,其实他们也有类似的想法。”王斌说,“从对外实施来讲,中国可以和印度合作。但到目前为止,博彦科技和印度的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人员培训方面。另外,博彦也在考虑相关的收购计划,毕竟把中国和印度连接起来,就能够支持欧美日韩几大市场了。”

  吸引王斌的,是印度企业的培训。他说:“他们可以在一周之内把Oracle的软件给大学毕业生讲明白,要不很难实现年增长一万人的速度。”而在国内,则如刘君博所说,一个大学毕业生从毕业到工作上手,一般需要6到12个月。在中国教育部与Infosys的共同推动下,目前有89名中国大学生在Infosys接受培训。

  在欧美市场上崭露头角的软件外包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与印度企业展开竞争。在日本市场上,中国企业还占文化和地缘优势。但是在欧美市场,中国企业的表现并不乐观。“2005年以前,中国的软件外包85%对日出口,10%左右出口到欧美,5%左右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华平澜说:“欧美国家外包认印度,不认中国。”

  “我们80%的业务是做欧美外包,在海外碰到的竞争对手都是印度企业。”信必优软件集团董事长兼CEO徐同说:“我们天天都在一线上直接跟印度人竞争。”用友软件工程公司总经理邵凯也表示,经常在欧美外包市场上遭遇印度公司的强硬竞争。

  中国和印度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刘君博表示:“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我们不要害怕良性竞争。IT服务有很巨大的潜力,在未来5到10年内,产业结构会发生深刻的革命。传统的公司是难以适应的,新兴企业将迅速崛起。这个机会单靠中国或者印度公司本身是无法把握的。”

  美国科尔尼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是排在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号软件外包大国。但事实上,跟印度相比,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规模实在太小。“我们从来没有管理过几千人的公司。”刘文天说,此番去印度,深刻感觉到了当地企业“运营卓越”的管理方式。

  相反,经过20多年的摸索、创新和改进,印度对大型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是目前国内企业所不具备的。“现在管理1000多人,就像‘鸡飞狗跳’似的。”刘文天说,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西方老牌服务公司都会面临很大挑战。他预言,未来全球大型IT服务公司的排名中,可能前几名都会是印度公司。

  另外,印度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也有了较大进步。“我原以为印度软件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很少,主要是为欧美打工,内需拉动较弱。这次跟印度企业交谈后,发现并非如此。他们充分了解欧美客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英语交流水平比较高,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Infosys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银行软件。”华平澜表示。

  王斌则提到,在BPO(业务流程外包)方面,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与印度企业对抗的能力。除了语言方面的因素以外,国内开展BPO业务的难点还包括经验和人员培训。“现在中国很多公司还没有考虑BPO。”王斌说,“其实新的公司还不如直接考虑BPO,因为软件外包发展很快,参照体系已经很高了,新公司进来比较费劲。”

  老师还是同学?

  但是多数与会者指出,中国不应照搬印度软件模式。“印度软件业基本上还是畸形的。宏观上,印度软件业以做外包为主,很少为国内信息化服务。这是它与中国软件业的区别。”华平澜说,“中国软件业以满足内需为主,信息化与软件业互相带动。总体上,中国软件业不能照搬印度软件业,但外包、服务方面要向印度学习。对印度软件业,我们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面肯定。中国软件产业应该是全面的,而不应该是畸形的。”

  “外包对于印度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繁荣,还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印度国民的自尊心也因此更强。” 海辉高科软件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永吉说,“很难想象没有了外包的印度会是什么样的。在NASSCOM的推动下,印度外包也在不断创新,他们的这种力量是很可怕的。”

  “这几年总有人在说印度是我国IT行业的老师,我们应该多像人家学习。而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印度人是非常务实的,你说去人家那里学习,人家自然会问你想学什么,为什么要教你,人家不仅很忙,而且实际上我们也是人家的竞争对手。”孙永吉说,“我们去印度,应该说是去验证一下我们的那些想法,看看比我们先走了十年的印度外包行业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国内外包企业要更有底气,公司小并不一定没有印度企业需要的东西,双方应该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

  孙永吉认为,中国软件业现在不是缺一个老师,印度也绝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邵凯则对印度企业在中国的扩张表示担忧。他说,中国和印度的软件外包业竞争形势非常严峻,不应该过多支持印度在华企业,中印软件合作应该慎重并由企业界主导。刘文天也表示,去年成立的中印美合资企业,会使国内软件外包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他表示,长期来看,开放是对的,但是操之过急会使国内企业没有喘息的机会。

  “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与20年前截然不同。如果简单学习印度的发展模式,无异于刻舟求剑。”邵凯说,“中国软件企业必须注重建立核心的、长远的竞争力,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不能盲目效仿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软件企业应该发挥中国在市场和客户方面的优势,先把国内做好。”

  呼唤中国的NASSCOM

  在这次的采访中,几乎每一个受访者都表示,中国缺乏NASSCOM这样一个组织。在NASSCOM年会上,人们探讨的是如何把握未来的机会,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并没有谈论具体的事情。

  “NASSCOM年会给我的感觉是:印度软件外包企业是在国际舞台上,而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还是在舞台下,为舞台上的人打工。”邵航说。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团体亮相是其中一种方式。华平澜透露说,今年4月在奥兰多举行的Gartner国际外包大会上,中国企业将集体亮相。“去年基本上全是在讲印度,今年我们希望能更多地传出中国的声音。”

  接受采访的六家企业也一致赞同打中国团体牌的方式。“政府、园区、协会、企业,这样一下子就把中国牌打出去了。”刘君博说。

  据悉,Gartner中国区主管洪刚以及微软大中华区战略投资及业务拓展总监陈珏也在积极运作此事,他们也是赴印度代表团的成员。

  赴印代表团成员在NASSCOM大会留影。

  链接

  卡拉姆提出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的8项保障措施

  卡拉姆提出保障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的8项措施

  1.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精益配送能力,把产业优势从成本转移到质量。

  2.NASSCOM和政府要鼓励扶持小型软件企业的发展,可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

  3.大力推进对IT服务及ITES-BPO人才的培养计划,以向产业提供更多毕业生。

  4.鼓励IT从业人员进行创新,向客户提供能够改善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

  5.把所关注的地域拓展至亚太地区、东盟以及非洲的ICT市场,这样在人力资源和成本优势方面,印度才能保持在全球的核心竞争优势。

  6.大力开拓拥有10亿人口的印度本土市场,其中,在教育、卫生保健、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方面均有很大潜力。

  7.印度有“聚焦非洲”的政策,印度要协助非洲发展。

  8.印度提议建立的“全球知识平台”(World Knowledge Platform)将成为印度和伙伴国家创新和开辟新市场的基础。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中国软件产业必须重视国际化战略

  这次印度之行,我们联合北京市相关部门与NASSCOM在班加罗尔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印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并参加了NASSCOM年会,参观了孟买、海德拉巴等地的大型软件园。同时,北京软件出口基地——中关村软件园还与TCS软件园就双方结成友好园区举行了签约仪式。

  与印度相比,中国目前的外包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战略布局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凭借在信息服务产业的优势,印度已经开始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经过一年多的合作与交流,中印软件业界就两国软件产业应当共同发展、紧密合作的观点已经达成共识。北京与印度将在人才、企业、园区、协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决定了中印外包产业各自的优劣势。中国外包产业的优势表现在:首先,由于汉文化对东亚国家的影响,中国在这一地区的软件外包市场上具有的优势。第二,来自中国本国的企业和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的IT需求,已形成了中国巨大的IT外包市场,中国的外包企业目前在这一市场中具备相对优势。第三,国内企业在嵌入式软件研发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我们的不足之处则表现在软件开发流程管理、人才、商业运作等方面。

  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拓展欧美市场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文化差异方面,这包括语言、市场运作、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中国公司容易进入东亚市场,也是因为文化的相通性。另外,欧美市场不了解中国软件产业的实力,这也使欧美公司对向中国发包业务还存在一定的疑虑。

  印度发展外包产业的历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一,中国的软件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需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这个战略不仅仅是企业的战略,更应该是产业乃至国家的战略。其二,印度的先进经验使得其成为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重要伙伴。这也是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中印合作高峰会,并且带领外包企业游学印度的原因。其三,中国的软件企业在进入国际化的市场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欧美市场,寻求突破,也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本土的跨国公司。印度企业就是从为跨国公司服务起家,发展出今天若干家的大型跨国软件公司的。其四,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化的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双向,既要注意与国外公司“引进来”的合作,更要注意借助国外公司“走出去”的合作。

  中国需要好好向印度学习

  华平澜

  北京软件行业协会会长

  这次去印度,总体感觉是,印度的软件企业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软件外包、服务方面。

  在NASSCOM年会上,印度《金融时代》的记者问我:中国和印度软件业是竞争关系。你们这么多人到印度来谈合作,怎么谈呢?我说,在软件外包、服务领域,印度起步早,规模大,中国需要好好向印度学习。而且,印度企业管理相当好,能够组织大队伍,管理上万人乃至几万人。而且,每个大公司都有针对不同行业的专家。这些方面我们还差得比较远。

  我认为,印度软件业基本上是畸形的。印度软件业以做外包为主,很少为国内信息化服务。而中国软件业以满足内需为主,信息化与软件业互相带动,这是中国的优势。总体上,中国软件业不能照搬印度软件业,但外包、服务方面要向印度学习。对印度软件业,我们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面地肯定。就宏观软件产业来讲,我们还是要重视应用软件。中国的软件产业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是畸形的。

  我原来以为,印度软件业主要是为欧美打工,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很少。这次跟印度企业交谈,发现他们有一些变化。他们在充分了解欧美客户的需求、业务流程基础上,开发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如Infosys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银行软件,这个是带有创新性的。

  Infosys与我们国家教育部签署协议,提供资助,吸收了我们中国89名大学的高班学生,在那里进行培训。Infosys希望这些学生将来可以留在自己公司工作,不一定是在印度,也可以是在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的Infosys分公司。我们去的时候,Infosys找了一个北航四年级学生跟我们座谈。这个学生觉得能到那里培训是很幸运的。另外,他也认为,跟印度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个体水平并不低。

  2005年以前,中国的软件外包约85%出口到日本,约10%出口到欧美,余下约5%出口到东南亚国家。欧美外包这块市场还需要好好发展。这次,Gartner的代表跟我们一起去了印度,我也跟他们谈了谈,希望今年的Gartner峰会上能更多地传出中国的声音。

  简单学习 无异于刻舟求剑

  邵凯 北京用友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EO/总裁,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软件服务业竞争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应该把重点放在行业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建立和建设方面,产业则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产业结构建设和完善方面。不建议政府为招商引资而过多支持印度在华企业,中印软件业合作应该务实和慎重,并应该由企业主导。

  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与20年前截然不同。如果简单学习并照搬印度的发展模式,无异于刻舟求剑。印度很多软件公司是做低端软件外包的,人员很不稳定;如果中国也这么做,也会如此或更加严重。建议我国在发展软件服务业方面做到与时俱进,走中国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中国软件企业必须注重培养核心的、长远的竞争力,不能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认真研究但不能盲目效仿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国家的发展道路。

  很多中国软件企业对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还没看清楚。通过这次印度之行,用友更加坚定了全球化IT服务的战略思维;更加坚定了立足中国市场,先发展日本市场,再拓展欧美市场的战略步骤;更加坚定了在IT咨询、技术能力、管理体系、全球战略等方面的总体战略规划。相对于中国其他做软件服务(外包)的公司,用友软件工程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拥有的高端咨询能力、面向软件服务的技术平台能力、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能力(2005年通过美国SEI CMMI5级评估)。

  在拓展欧美外包市场方面,用友经常遭遇印度公司的强劲竞争,目前还是很有一些困难的。基本上是某个欧美客户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他们才会关注中国的企业。但是,我们坚信,用友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的时间不会太长,我们下一步将通过一些比较大的合作,着力实现在美国市场的本地化前端能力,就像我们在日本东京的做法一样。

  这次到印度,同行的多人都觉得,在中国建立NASSCOM这样一个组织非常有必要。NASSCOM年会给我一个感觉:印度软件外包企业是在国际舞台上,而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还是在舞台下,为舞台上的人打工。“中国软件服务行业组织”(CASSCOM)呼之欲出,但需要从整体软件服务产业出发,进行系统策划和组织。

  印度孵出软件产业化雏形

  刘君博 文思创新执行副总裁

  如何实现软件产业化,这是多年来我从事IT行业的一个困惑。印度软件外包业的高速发展探索出了软件产业化的雏形,也解答了我的困惑。

  软件产业化是几代IT人的梦想。但是大家各忙各的,彼此的产品都不配套,互不兼容,这就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美国后来虽然提出了流程化的概念,但这还不够成为一个工业化的东西,它的局限性就是成本太高。

  印度公司抓住“千年虫”的机会,告诉世界,他们有能力将多个产品中的共性抽象出来。这就是生产力,也就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机会,所以他们发展起来了。由此推测,印度总统提出,2010年,印度IT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产值达到2000亿美元,占全球的五分之一,是有可能实现的。

  印度企业大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这个规模不仅指人数,还包括业务的复杂性。在BPO业务上,印度已经渗入到跨国公司的商业价值体系中,也就是说,如果印度企业没做好,客户的生意就要受到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在BPO业务上才刚刚起步。

  说到印度外包服务业的成功,不能不提到NASSCOM。NASSCOM使印度的外包企业以一个整体形象出现,对产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NASSCOM年会规模很大,而且讨论重点不再是如何争取客户,而转向探索行业发展的趋势,层次就高了。

  中印两国有很多互补的地方,是可以合作的。当年,西门子建立研究中心时,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做了痛苦的选择。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基地,而印度拥有较好的软件工程师,两国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这些优势是互补的,与其让客户痛苦选择,中印软件外包企业不如主动联手。

  如果能够出现双方共同出资的跨国公司,那中印之间的合作就算成功了。这样的公司出现之后,所谓的竞争,就不再是印度和中国的竞争,而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良性竞争。

  印度之行是一次良好的尝试,国内企业有组织地走出去,形成一个中国氛围,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就能打出“中国牌”。当我们整个国家的产业状况和发展前景被世界所了解,我们企业的机会也就来了。

  要有全球性公司的DNA

  徐同 信必优软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NASSCOM的三天活动非常成功。我在美国时间很多,参加过很多美国活动,现在看来,NASSCOM的活动胜过大多数在美国的活动。印度是在举整个国家之力来做外包。在做欧美软件外包方面,我们是远远落后于印度的。

  NASSCOM是一个非赢利组织。基本上,印度软件企业都是它的会员。NASSCOM的管理非常民主化,它雇佣的都是印度的销售、市场人才。它有政府的资源,是企业自己组织的,却又不是帮某一家企业做事的。这个组织是印度能成功的一个利器。如果中国要建立NASSCOM这样一个组织,我们可以做发起人,把我们在国外的成功经验奉献出来。

  信必优公司80%的业务是做欧美外包,在海外碰到的竞争对手都是印度公司。我们天天在一线上直接跟印度人竞争,印度人经常攻击我们,说你们英文太差了。实际上,我们是一家非常全球化的公司,我们在美国的职员基本上全部是美国人、印度人。这点印度人攻击不了我们。我们还会强调的是,我们会带美国客户进入中国的市场,这是我们打击印度的一个很好的利器。我们还能帮助美国客户把中、日、韩文的问题解决掉。我们在中日韩都有自己的工程师,可以给客户提供当地的服务、技术支持。

  假设中国的公司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那么我们就永远做不到像Infosys这么伟大。Infosys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有个很大的问题是,让人觉得你没有与世界接轨。要想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必须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否则路会越走越窄。

  信必优强调公开、公平,强调世界观、全球化,每一个信必优人都是世界人。我们公司的官方语言是英文。如果不这么彻底的话,那我觉得就不要去做欧美的外包。你必须从DNA上做改变,认为自己是一个世界人。

  提高运营管理能力是当务之急

  刘天文 软通动力董事长兼CEO

  印度的软件外包、IT服务,已经做到了很大的规模。他们管理大型公司的能力、处理高速增长的能力是目前中国的IT服务企业所欠缺的。这个行业,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印度大的公司每月增加几千人,一年达到几万人,仍然运转得非常顺畅,这就是所谓的“运营卓越”。而在中国,管理一千多人,就可能会“鸡飞狗跳”。这次同行的人都在讲,印度这样发展下去,西方的老牌服务公司会面临很大挑战。

  中印合作的基础不大,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一些东西,但是终还是竞争关系。长期来看,开放是对的,但是短期来看,开放对国内类似企业压力很大,没有喘息的机会。

  对于软通动力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的能力,做到“运营卓越”。软通动力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持续提升各方面能力,包括:质量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内部运营管理能力。中国的软件外包公司需要在几方面提高,一是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二是基础设施要好,这是拿到大型项目、优质客户的必要条件;三是资本市场驱动。

  印度人已经证明了,这种业务模式是有效的,这个行业发展远景是非常广阔的。但是,我们与印度的差距太大了,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我认为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因为小规模的企业,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接不了大单子。

  去年年底,中国软件外包业正式起飞。预计到今年年底,在外包方面国内会整合出现几千人的大公司,梯队会形成。我们希望软通动力能出现在梯队里。并购终将依靠资本市场的驱动,今后几个月,会有更多的企业融资,并进行整合。

  在软通动力的客户中,日韩客户、欧美客户、国内的外企客户各占约1/3。我们很早就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并在金融、交通物流、石油、电力等方面积累了较强的行业优势,公司里有200个左右行业顾问。 3月3日,我们将接受CMMI5终评估。

  软环境是印度外包的催化剂

  王斌 博彦科技CEO

  总体而言,印度经济并不发达,良好的软环境是印度外包企业高速发展的催化剂。软环境建设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行业组织的参与以及培训等相关体系的健全。

  印度政府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外包产业的发展,比如,零关税政策就起源于印度。

  虽然印度财力有限,但对IT产业投入巨大。在参观印度软件技术园时,我们得知,园区内很多企业的经费和办公设施都由政府无偿提供,而这些企业大都是有一定特点的中小型企业,他们的未来可能就是新的Infosys。

  印度的软件行业组织也很活跃,NASSCOM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组织大规模的研讨会,帮助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向政府反映问题,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次NASSCOM年会,有1400多人参加,通过大会演讲、分会讨论,大家讨论行业的发展产景,信息沟通很全面。中印企业在会上共同探讨合作前景引起了许多印度企业对我们的关注。

  目前,国内的相关组织还没有NASSCOM这么大的影响力,外包企业也比较分散。我们很希望国内也能出现类似的组织。印度外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与外包产业相关的行业。比如,为外包企业介绍投资渠道的中介机构,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有专门的中间人为企业介绍客户,运作并购,还有相关的法律顾问,培训中心等。它们反过来推动了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印度的培训体系和课程设计也让我印象深刻。由国内到印度培训的学生表示,印度和国内相比,较为注重实用性,上午讲课,下午练习,课程设计很好,培训中用的就是原材料的生产线,学生在短期内会有很大收获。这些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是我们首先要和印度合作的。

  印度不是我们的老师

  孙永吉 北京海辉高科软件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首先,我觉得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在IT方面的相互了解太少。此次印度之行中我发现,不仅是中国的外包企业合作很少,印度外包厂商之间的合作也很少。

  中国外包行业和印度外包行业的差距不是一个点,两者的整个生态环境是不一样的。对于印度人来说,外包业务实在是太重要了,它不仅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繁荣,还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印度国民的自尊心也因此更强。很难想象没有外包的印度会是什么样子。从NASSCOM年会来看,印度外包也在不断地创新,企业随时了解国际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会上,印度企业不是只谈自己公司今后要怎么做,而是一起研讨整个印度外包行业该如何创新,这种力量是很可怕的。

  国内的一些企业更多的应该是去验证一下我们的想法,看看先走了十年的印度外包行业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国内外包企业也要更有底气,公司小并不一定没有印度企业需要的东西,双方应该是一种交流的关系。公司小的时候资源肯定有限,就不要急着多元化,而应该先把业务做专做好,在一个具体市场给客户带去高价值的服务。然后再以点带面,把市场扩展开来。

  印度外包成功因素中的语言环境和低成本优势,也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中国的基础设施强于印度,人才市场也更大、更有后劲,低成本的可持续性更强。但是,印度企业在业务实施和管理方面的水平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好的流程和管理才能发挥人的效率和提高企业的效益。

  我认为,中国和印度不是互相抢市场的简单竞争。因为外包的市场很大,印度不能满足欧美国家的需求,我们也满足不了日韩的需求,而且中国本身的市场也很大。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让客户满意,他们就会把更多的业务交给我们。

  中国外包行业的明天,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免费预约试听课